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

党建之窗政治学习

论敬业—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谈

发布时间:2018-03-15 10:08 栏目:政治学习 发布单位: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 点击量:1063 【公开】

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,敬业不仅是人类实践创造的基本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,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美德。学习培育践行敬业精神,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,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,是优化社会风气传播正能量的需要。

 

  敬业的历史内涵

  敬业是在人类创造实践活动中,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热爱、敬重和责任。它是在人与人、人与社会的交往活动中、在自身为社会工作的历程中,所形成的一种职业操守和人生态度。

  敬业的第一要义是热爱,甚至是挚爱,这是敬业的前提。也就是说,敬业不是外在的军事化要求,也不是为了某种功利化的目的而作的表面文章,而是人对这项工作社会价值的充分认同。人在职业中得到实现价值的快乐,职业因人的创造而变得更加神圣。数学家陈景润对于数学的兴趣超乎寻常,可以说没有数学,他就茶不思、饭不香,生命似乎失去了价值。正是这样一种对数学的超凡热爱,使他终身耐得住寂寞,投入数学王国、乐在其中,创造了杰出的成就。陈景润的成功,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,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对数学的无限热爱。

  敬业的第二层含义是敬重。兴趣是成功最好的导师,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,需要热爱这一门工作,但仅有兴趣还难以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出类拔萃。因为人的兴趣是变化的,如果受到某种特定环境和人的影响,他就可能对某项工作产生特殊兴趣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坚持不懈地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。因此,敬业从兴趣和热爱起步,但还需向前走到敬重。所谓敬重,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极大兴趣爱好,同时又能超越兴趣爱好,专心致志、踏踏实实地坚守着这一项工作。也就是说,工作者是带着一种庄严的态度、一种神圣的使命,去从事自身的事业。“敬”,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。朱熹曾经说过:“敬业者,专心致志,从事其业也;乐群者,乐于取益,以辅其仁也。”可见,敬业不仅仅是按时上下班、循规蹈矩,更是带着一种敬重的心情,视这份职业为自己的天职,任何时候都不怠慢,哪怕在精神和心理上。

  敬业的第三层含义是责任,这是敬业的最高品质。如前所说,敬业需要以爱好和兴趣作基础,也需要有对于事业一丝不苟、不断创新的品质。做到了这些,还不能说已完全达到了敬业的要求。从最根本上来说,对敬业的最高评价,是看他是否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、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出发来选择和从事自己的职业。我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也就是说,我们还达不到每个人都凭着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,当社会需要、百姓呼唤一种职业时,就需要有人勇于承担。对个人而言,他或许从事的不是他最喜爱的职业,但他需要听命于一种更高的使命,因为他的选择,将给社会和国家甚至给人类带来更大福祉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评价工作选择,是我们对敬业评价认同最有说服力的东西,并且也最能影响和感动别人。马克思在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中就庄严地指出:“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,那么,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,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;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、有限的、自私的乐趣,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,我们的事业是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,但是他会永远发挥作用,对我们的骨灰,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。”这是多么高尚的人生态度、多么坚定的人生理想、多么坚实的人生责任。确实,当你的选择融入社会需要和人类解放的洪流中时,你的一切努力将会超越个人名利得失,融化在惊天地、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豪迈气概中。

 

  敬业的时代价值

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将敬业列入其中,是因为敬业无论对人类社会发展,还是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,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。

  首先,敬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。在人类社会进步的漫漫历程中,有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节点,就是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。人在相当长的进化时期,尚没有完全摆脱动物般的习性,更多的是被动地适应自然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区别,开始有了实践过程中的主客体之分。这样一种分别,使得人类开始重新认识自然规律,开始重新认识人本身的特质,意识到人通过本身的创造,可以改变世界和自身命运。应当说,这样一种“认识你自己”的觉醒,使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,而伴随这一新阶段的全过程,就是人类对实践创造的尊重和自信。只要勤勉踏实肯干,就可得到收获,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兴起,直接带来了历史发展的飞跃。无论是中国文化的发端还是古希腊就开始的对人和制度的尊重,都要求人们做人、做事必须持认真、尊敬、持久的态度。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和职业操守,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
  其次,敬业是社会主义特殊而宝贵的精神资源。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时空中,我们可以发现,敬业的力量无所不在。同时,敬业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价值,是同一定的社会制度伦理密切关联的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,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这就要求我们考察人的行为,不仅要分析研究其背后的思想原因,还要追根溯源地考察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制度伦理驱动。与旧制度相比,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制度,其最本质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,真正在制度上实行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。这样一种制度伦理,极大地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,因为他们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,可以真正地拥有主人翁地位,一切努力创造都会得到公平回报。

  最后,敬业是规范当今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尺。道德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分的重要标志,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资源,更是社会主义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体现。从本质上讲,在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中,我们实行人民当家作主、人与人平等的社会制度。这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产生的必然性。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以积极向上为主流的,其中包括爱国情怀、进取精神、道德关怀、公民意识等。可以说,积极进步的道德品格,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基本属性。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产生出积极进步的道德观。同时,只有这样一种道德价值观,才能使社会主义更富有生命力。

 

  大力宣传践行敬业精神

 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需要大力宣传敬业精神,使每位社会公民自觉恪守这一价值观,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、兢兢业业、各司其职,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不过,大力宣传和践行敬业精神,不能为敬业而敬业,而需要统筹考虑、综合施策。

  第一,在敬业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。千百年来,促使中华儿女历经磨难、团结一心、奋勇向前的力量就是爱国主义。在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中,各族人民乐于奉献、敢于创造、坚守岗位,为今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。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,在实践中坚守、热爱本职工作,在实践中弘扬爱国主义情感。

  可以说,爱岗是一个人的职责,敬业是一个人的本分,爱岗敬业就是忠于祖国、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,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,每个单位也是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,只有人人都爱业敬业、做好本职工作、坚守岗位,整个社会才能够良性发展。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,敬业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伦理或职业道德,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。身为教师,教书育人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;身为医生,救死扶伤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;身为军人,保家卫国就是人生最高的荣誉;身为国家公务人员,廉洁奉公、服务人民就是最好的付出。只有每一个人都将自己的事业化为对祖国的爱、对人民的忠诚,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,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良善的、和谐的社会。

  第二,在敬业中克服困难,不断向前。敬业是人们在实践中所持有的一种态度。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,必须掌握自然规律,积极克服主观和客观困难,按照既定的目标坚定前行。人们在工作中,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,必须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。任何事物的规律,都是隐藏在事物内部,需要人们以极大的热情、非凡的毅力去探索追求。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,有着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、不屈不挠、爱岗敬业的伟大品质,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,这些伟大的品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。

  敬业不仅是社会成员对自己的一把标尺,也是在实践中的一种需求,要真正做到敬业就必须加强学习、增强自己的本领,克服困难、不断向前。2013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:“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,也有干劲,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,面对新情况新问题,由于不懂规律、不懂门道、缺乏知识、缺乏本领,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,蛮干盲干,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,有时做得还很辛苦,但不是不对路子,就是事与愿违,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。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,老办法不管用,硬办法不敢用,软办法不顶用。我看这种状态,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、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。因此,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,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,都要努力增强本领,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。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,‘两个一百年’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‘中国梦’才能梦想成真。”增强本领,就必须克服困难、不断学习、不断进步。这不仅是共产党员,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时刻谨记的。

  第三,在敬业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,最关键的是人民有没有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、有没有将这种政策认同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。众人拾柴火焰高。只有把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国家的发展才有希望。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,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。在这一因素中,敬业精神起着关键性作用。2015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,立足本职、胸怀全局,自觉把人生理想、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,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,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。”毫无疑问,实现中国梦,更需要社会成员加倍敬业、加倍投入。

  (作者:夏文斌,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,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;徐瑞,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)



评论

还能输入140

用户评论

Copyright© 2023 wuhaneduyun.cn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167号   鄂ICP备13001992号-14
主办:武汉市教育局    
学校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     联系电话:027-86933528     联系邮箱:5925272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