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及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“智慧教育示范区”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武政办〔2020〕7号)精神,切实做好国家“智慧教育示范区”创建工作,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持续推进武汉教育云平台规模化、常态化、深层次应用。也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,推进我校师生教育云空间建设及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,更好地服务我校教育教学工作,结合我校实际,制定本工作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通过学校及教师个人教育云空间的建设,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、教学等方面的深度融合,逐步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,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。
二、工作目标
全面推进我校教育云空间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运用,促进教育方式、教学方法全面变革。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,方便教师相互间的探讨,不断扩大信息的对外共享与交流,最终现共同进步。
三、云平台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
组 长: 陶玲 徐良才
副组长:程群喜 施卫彬 余文彩 罗国宏
成员: 邱国祥 周金平 各处室成员 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 郭文娟 朱明新
四、工作任务
(一)动员与培训(3月10日至3月20日)
1.学校制定推进实施方案,贯彻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,加强宣传,明确任务,更新理念,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深入应用教育云平台的重要意义,提高教师使用教育云平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2.学校依托“武汉教育云”帮助中心及活动平台相关资料,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,进一步熟悉教育云平台智慧教学、智慧研训、智慧管理、家校联系等应用功能。
3.区教育局组织区内骨干教师并联合教育云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团队,建立交流展示活动QQ群,提供应用培训、技术咨询及疑难解答等服务(群号:610654288)。
(二)建设与应用(3月21日至5月20日)
(一)教师教育云空间建设要求
1.每位教师一学期在教育云空间建设上完成基本目标,达到基本目标,视为合格。基本目标为:
①发布文章:文章要有学科特色,原创文章要占有一定比例,不能低于30%,低于30%视为没有达到基本标准。
②个人信息:要填写完整,包括个人资料,学科信息、班级信息等,还要设置头像。
③上传资源:要上传课件4个,教学案3个,教学视频1个,其他资源(教学设计、教学案例、教学反思,论文、总结、质量分析等)3个,原创资源要达到30%以上。全部达到且原创比例达30%以上为达标,有一项没达到视为不合格。
④相册栏目:要上传10张以上照片,照片要与教育教学相关,且要有三个以上相册,对上传相片进行合理分类整理。相片与相册数量都达到算达标。
⑤个人主页:要运用信息技术,对自己的主页进行一定的基本美化。页头和背景要设置,自定义模块要达到4个以上(如天气、时间、资源网站、在线读书、动态相册、视频、图片展示、flash动画等)。
⑥软件应用:申请使用“一师一优课”“互动课堂”“在线作业”等,经常使用其中的三个以上。
⑦空间互动:登陆使用空间常态化,每周至少登陆2次以上,与其他用户(老师、学生、家长、学校)的主动访问和评价等互动常态化。积分达到200分以上(登录、上传资源、发布文章、上传相片、空间被访问、主动访问评价他人空间等都能增加积分)
2.学期结束,对教室空间进行统计评比,评比出学校优秀教师空间。设一等奖2人,二等奖3人,三等奖4人。
(二)学校空间建设要求
1.学校空间建设设立专门岗位,负责空间主页设计美化、上传教师教学资源、发布学校公告、发布学校资讯、上传学校相片、视频等。由郭文娟老师负责空间建设、日常维护工作。
2.为使学校空间展现学校日常工作与特色发展,向外宣传学校,提升学校影响力,全体教师都应为此项工作作出贡献,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点滴,撰写成新闻稿件,发电子稿给空间管理员,发布到学校空间,同时,学校将择优推荐有宣传价值的优秀稿件到区级网站。
(三)交流与展示(5月21日至6月20日)
1.开展武汉教育云深度应用交流展示活动,依托武汉教育云平台开设交流展示活动专区,发布活动相关文件、评价标准、通知公告、培训资料、活动进展、巡查通报及其他相关信息(http://xz.wuhaneduyun.cn)。
2.5月21日至5月31日,根据前期动员、建设及应用情况,推荐教师和学校报名参加优秀教师空间和优秀学校空间评比,报名方式将在活动专区发布。
3.6月1日至6月10日,区教育局组织专家对报名参与评比的教师空间、学校空间进行评选(评价标准见附件);以“武汉教育云”平台深度应用指数(3月10日至5月31日数据为准)为依据,在全区中小学校(不含职校)及教师中评选深度应用优秀学校和深度应用优秀个人。
4.6月11日至6月20日,区教育局对获评优秀教师空间、优秀学校空间、深度应用优秀个人及深度应用优秀学校予以发文表彰,同时颁发获奖证书,并在“武汉教育云”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示、交流,宣传、推广个人和学校深度应用的模式和经验。
五、保障措施
1.学校确保办公室电脑网络通畅,能保障老师使用电脑用于教学相关活动,并随学校发展不断改善硬件条件,添置电脑,提升网络带宽,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。
2.重视示范引导。学校在推进信息化教学时,重点加强各学科教师的个人空间建设。利用平台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和示范引导作用。
3.完善评估管理。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长效管理机制,学校将云空间网络平台建设纳入教育教学考核评估之中,对教育云空间建设使用成效显著、特色鲜明的教师予以表彰,绩效评优优先考虑。
附件3:
优秀教师空间评价标准
指标 | 分值 | 评价要素 |
布局设计 | 10 | 栏目板块设置分类合理,功能使用方便快捷。 |
页面导航清晰,颜色协调,简洁美观。 |
开设个性化栏目,符合教育教学需求,体现个人特色。 |
综合应用 | 50 | 信息完善:老师上传个人头像;绑定邮箱、手机号或微信号;有所在学校或班级任教学科。 |
云备授课:网络备课教研活动内容丰富,记录完整,教研形式、途径和内容有创新。教师使用空间应用结合班班通设备进行多种教学活动,用文章记录教学成果,并积极分享。 |
制作上传:教师使用教学应用完成原创课件及教学资源的制作,上传教师空间网盘并公开分享。 |
测评答疑: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答疑,在线作业、测试等学习评价活动,过程记录完整。 |
师生互动:教师、学生、家长互动信息丰富,记录完整,尊重他人知识产权。 |
应用效果 | 20 | 群体深度参与,备课授课、网络研修、在线教学、指导评价成效显著。 |
空间访问量大,更新及时,活跃度高,交流互动效果突出。 |
特色创新 | 20 | 教学模式、学习模式、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有一定创新。 |
附件4:
优秀学校空间评价标准
指标 | 分值 | 评价要素 |
实名注册 | 10 | 学校空间的注册均为实名制,学校空间内的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实名注册率应达到100%。 |
布局设计 | 20 | 空间界面设计美观、友好,能注重体验感、互动性、参与性,发帖、跟帖、回复及时、有针对性,有较高的利用率、访问量、关注度和回复率。 |
栏目版块 | 20 | 栏目设置科学,类目清晰,包括学校概况、领导班子、公告、资讯等;栏目版块能全面反映单位的工作性质,主要工作行为,教育热点,突出学校特色;除系统自带功能性版块,自创栏目版块不得少于3个。 |
内容信息 | 30 | 内容丰富,信息量大,日志、栏目内容更新数量必须达到50条(件、篇)以上,本单位原创信息、资源达到总数量的70%以上,其中图片、视频要占有一定的比例。确保空间内容信息的真实性和版权归属。 |
空间更新 | 20 | 更新及时,分布于平时的工作时间、教育教学时间(减少集中发布),形成常态发布机制。机构空间要有对教师、学生和班级的管理评价。 |
附件6:
“武汉教育云”深度应用指数
一、深度应用指数查看方式
(一)教师用户
移动端:“人人通空间”APP中“我”—“积分”页面,查看年度成长积分及成长积分明细,同时可通过“任务列表”了解与学习具体应用操作并获取相应积分。
web端:登录“武汉教育云”—页面顶部—本人姓名—积分页面,查看积分明细。
(二)学校管理员
移动端:“人人通空间”APP中“工作台”—“其他应用”—“数据驾驶舱”查看包括总排行、各指标排行及用户活跃情况等相应动态分析数据。
web端:武汉教育云首页底部可查看全市各区、学校的深度应用指数排行,点击“更多”查看排名详情。学校管理员登录账号后,进入学校管理后台,在“门户管理”—“信息统计”—“教师深度应用报表”中可以查看校内各教师的得分详情。
二、深度应用指数计算方式
武汉教育云平台深度应用指数的计分项目由“空间建设、教学应用、师生互动、教师研修、校园管理”五个方向进行拟定,计分事件主要参考主题下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、家校互动、校园办公、教师研训等工作息息相关的平台活跃应用事件。并针对教师、学校进行对应的指数排行。计算方式如下:
(1)教师深度应用指数=该教师年度成长积分数;
(2)学校深度应用指数=本校教师年度成长积分总和/本校教师总数(退休、离岗教师可从学校移除);
(3)深度应用指数统计周期以年度进行更新核算。
(4)深度应用指数计分项目事件一览表:
深度应用指数计分项目事件一览表 |
一级分类 | 二级分类 | 内容描述 | 计分规则 |
空间建设 | 空间登录 | 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(平台、移动端、教学应用端)任意一项登录得1分,连续超过7天后,每天登录得2分。期间间断则重新开始计算连续天数。 | 1分/天 |
信息完善 | 教师上传个人头像;邮箱、手机号或微信号;所在学校或班级;任教学科。以上四项内容需全部完成。 | 20分/次;1次/每年 |
资源建设 | 教师在空间网盘中上传资源并公开。 | 1分/次,5次/每周 |
空间记录 | 教师在空间相册或班级圈,发布照片记录日常教学生活,照片内容丰富、富有意义。 | 1分/次,5次/每周 |
教学成果 | 教师使用文章记录教学成果,积极分享。 | 5分/次,1次/每周 |
成果传播 | 教师发布优秀教学成果并与他人传播交流,或主动传播他人的教学成果。 | 1分/次,5次/每周 |
教学应用 | 互动授课 | 教师使用空间应用结合班班通设备进行课堂教学。每次使用时长不低于15分钟。 | 5分/次;2次/每周 |
导学检测 | 教师布置课前导学、课后练习或在线检测30天内,阅读或完成人数达10人。 | 5分/次;2次/每周 |
练习批阅 | 教师对课前导学、课后练习或在线检测进行批阅,批阅人数达到10人。 | 5分/次;2次/每周 |
资源检索 | 教师使用教学应用收藏或下载教材资源达5个以上,即核算有效。 | 2分/次;1次/每周 |
课件制作 | 教师使用教学应用完成1份原创课件及教学资源的制作并上传成功。 | 10分/次;1次/每周 |
师生互动 | 班级组建 | 平台管理员、教师邀请学生完成班级组建,班级人数达到25人。 | 50分/次;1次/每年 |
班级通知 | 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班级通知、班级讨论,参与的学生或家长账号达到10个以上。 | 5分/次;2次/每周 |
班级活动 | 创建的活动每周有效参与人数达到15人,或教师在同一个活动中有效点评或分享的作品数达到5个。任一完成一项即可得分。 | 5分/次;1次/每周 |
习惯养成 | 教师使用空间开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打卡活动,学生参与或教师与学生互动可得分。 | 1分/次;5次/每周 |
教师研修 | 教研活动 | 班级教师加入教育云平台下的名师工作室或课程社区参与教研活动。参与内容包括不限于:参与话题研讨、参与教研活动等。 | 5分/次;1次/每周 |
校园管理 | 校园办公 | 教师使用智慧校园应用进行常态化办公和日常管理工作,包括提交申请和审批处理待办等。 | 1分/次;10次/每周 |